體制內不是避風港,不論你以何種理由為借口,想要考個公務員或事業編,以此來躲避找工作焦慮,都是行不通的。
考進體制內的第5個月,我選擇辭職。此想法一出,便引來一眾質疑,這些質疑大致分為兩方面。疑問一:既然不愿在體制內,當初為何要考呢?疑問二:經過繁瑣的流程終于有了編制,辭職值得嗎?
對于第一個問題,很多人都是如此。大多數考公務員的人都并非真的心向往之,而是由于“就業壓力+父母的強烈建議+盲目跟風”,才走上了考公務員這條路。
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說法,更加簡單明了: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人前赴后繼的殺向公務員考場,明明不是真的熱愛,又有很大概率充當分母,還要抱著“試(不)一(死)試(心)”的心態,硬考?
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,大家給的答案都是相似的版本,因為“穩定”、“輕松”、“看起來足夠體面”。
那么這些答案真的經得住推敲嗎?如果這些都是紙糊的窗戶——一捅就破的謊言呢?
安穩的謊言
為什么想要安穩,當然是為了逃避不安穩。畢竟沒有人喜歡漂泊無依的工作和生活狀態,更沒有人愿意面對失業的風險。但是這樣的逃避,會換來另一種焦慮,我把它稱之為“安穩焦慮”。
進了體制,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會催生出安穩焦慮。因為你分明看到外面的世界瞬息萬變,快速迭代,而你的生活一成不變,單一的模式里完全沒有應對未來的武器,毫無風險抵抗力,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恍惚和停滯不前。你在里面呆的時間越長,就越會加重焦慮。
有人會說,進了體制還用擔心未來嗎,有了鐵飯碗還愁什么未來風險。抱有如此想法的人,可能還活在上個時代。在父母的那個時代,鐵飯碗確實金貴,但在如今的社會,這個生存法則已經不再適用。
為什么這么說?因為時代變了!這是一個資本快速流動、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,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就是“不穩定”,我們所處的就業大環境就是“不穩定”,正是由于不穩定,才催生了各種機會,才會有更多的挑戰,也才有社會的進步。
所以呢,在這個時代,穩定的鐵飯碗就等于不進步,在一個進步的社會里原地踏步,幾乎就等于落后。落后又怎么樣,不至于挨打,但總會有代價。
很多人以為進了體制就一勞永逸,其實最好不要抱有這種僥幸心理。沒有人能預測未來,既然時代變了,國家的體制和法則也會由于要適應時代需要而作出改變,現在是鐵飯碗,以后未必是。也許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了,現在有些地方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工資下調,也許就是改變的開始。
輕松的謊言
和在企業里不定時加班熬夜比起來,在體制里工作,確實相對輕松。但這個輕松,是在沒有任何其他壓力的前提下。所謂其他壓力,指的是房貸、結婚成本、未來子女教育支出和贍養父母的支出。
如果以上這些問題,你的家庭都可以協助解決,則另當別論。但是大多數人,是逃不過這些問題的,只要以上任何一點你避不開,生活就會變得很拮據。
各地的公務員工資水平不同,但都是與當地的消費水平相當的。到手的工資可以保證你在滿足日常開支的同時,還能留有適當余額。但是這里的日常開支,可并不包含上面所說的那幾點。如今可是房價高、結婚成本高、養小孩費用高、醫療費用更高,輕松拿到的幾千塊錢,根本不夠這幾項開支的瓜分。
現在的輕松是在透支未來的輕松,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,你的同學們都已經在外面小有成就,他們熬過了前兩年的壓力,在企業里站穩了腳跟,事業正蒸蒸日上,前景一片光明。而你在過著拮據的日子,未來也沒有更多收入來源,還能輕松嗎?
很多人過著現在的日子不想以后,但是不想并不代表它不會到來。也許你現在單身,沒有什么額外開支,住在父母家里,也沒有房租要擔心。但是遲早有一天,你要過自己的生活,要有自己承擔的生活成本,逃避或者推給他人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。
體面的謊言
既然安穩和輕松都這么不堪一擊,那體面的生活又從何而來呢?
看起來體面和真正的體面不是一回事,也不要混淆。看起來體面是活在別人眼里,真正的體面不需要外人的肯定,真正的體面是自己肯定自己,是自己過的心安理得。
至此,我們回答了第一個疑問。當初面對就業壓力和家里的一再慫恿,我選擇了妥協,在急于擺脫壓力和焦慮的情況下,考進了體制。當一切塵埃落定,我才漸漸清醒,意識到自己選錯了路,所以想要從頭來過。
當然,再次面對就業,壓力和焦慮絲毫未減,只是我明白了這些總要面對。既然逃不掉,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它。
對于第二疑問,辭職是否值得,我也有自己的看法。人們對于付出了時間和精力而獲得的東西,都看得格外重要。總是認為,既然我付出了,得到了回報就要好好享受,若要放棄這種回報,豈不是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心血。
其實值不值得,本就因人而異,如果你把學會放棄視為一種經歷,也許就想得更通透。付出得到的回報的確該好好珍惜,但如果生活在這種回報里,會錯過更多機會,甚至更多回報,那就應該果斷放棄。
至于放棄以后的后果,也要勇敢承擔,選擇另一條路并不能確定會帶來更高的回報。未來的生活也不是百分百就比現在更好,但是人生本就是該有所取舍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只有合適與否。
如果你想要或即將進入體制內,又恰好看到這篇文章,請一定考慮清楚。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公務員,也有很多人在體制內發光發熱。這篇文章不是毒雞湯,只是提供了多一種思考。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權衡好未來生活的利弊,才能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。